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卓越计划)人才培养方案
2020-11-13 15:32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系统、扎实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理论基础,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实用性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毕业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较强的英语能力及工程实践能力,能在信息技术产业,各类企事业、科研部门和相关领域从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应用研究、设计、开发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规格

注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与开发能力、计算机系统应用与维护能力、计算机信息处理能力等。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 具有较扎实的信息学科所需的数理基础;

2.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3. 了解计算机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

4. 具备良好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

5. 具有计算机软硬件系统及其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集成的能力;

6. 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理论、软件项目管理及政策法规等知识和方法,完成软硬件项目组织及管理的能力,特别是项目中的协调、管理、竞争与团队合作能力;

7. 具有良好的中外文交流沟通、文档撰写、环境适应和知识更新能力;

8. 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知识、人文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职业、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9.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方法和撰写科学论文的能力;

10. 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

三、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专业核心课模块

该模块包括: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工程,该模块课程要求全部修习,有23学分,6门课程,368学时。

1计算机组成原理

课程简介:计算机组成原理主要讨论计算机各组成部件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设计方法。其主要内容有:(1)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应用和特,并介绍了硬件、软件及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2)介绍数据的表示方法,定点数和浮点数的四则运算、逻辑运算;(3)介绍半导体存储器工作原理、存储器的扩展、寻址方式等;(4)介绍指令系统的发展与性能要求、指令格式的分析以及指令和数据的寻址方式;(5)介绍了组合逻辑控制器、微程序控制器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指令周期的概念;(6)介绍了三种总线结构及接口的概念;(7)介绍了主机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交换方式,介绍中断处理方式以及DMA方式。

修读要求:课程在第5学期开设,4学分,先修课程为电子技术基础。

2数据结构

课程简介: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之间的一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是操作系统、数据库、编译原理、人工智能等课程的基础。同时,数据结构技术也广泛应用于信息科学、系统工程、应用数学以及各种工程技术领域。主要内容有线性结构及其典型应用、树型结构及其应用、复杂数据结构(图、稀疏矩阵、广义表等)及其应用、查找、排序等。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数据对象的特性,学会数据组织的方法和将实际问题进行计算机表示的方法。其中树和图的应用是学习的难点,线性表、树、图、哈希表和排序是本课程的重点内容。

修读要求:课程在第3学期开设,4学分,先修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

3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课程简介:本课程从基本原理和应用实例两方面全面地介绍关系型数据库系统,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熟悉数据库系统基本操作及应用的同时,具备基本的应用系统开发的技能,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的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着重介绍数据库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以及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8的使用。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关系型数据库系统的原理,并学会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QL Server 2008的具体操作与应用。

修读要求:课程在第4学期开设,4学分,先修课程为计算机科学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4计算机网络

课程简介:课程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信道共享技术、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运输层、高层协议、网络新技术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等内容。介绍了主流局域网技术、广域网、网络互连技术、网络应用等。通过本课程学习的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安装、配置、调试、开发与应用,提高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网络通信问题的实践技能,为将来从事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的开发和研究、网络的使用和维护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修读要求:课程在第4学期开设,4学分,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

5操作系统

课程简介: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学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是否能更好地学习后续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内核与设计原理,具体包括: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接口管理等,并对一个具体操作系统(如LINUX)的内核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操作系统原理及工作机制的理解。

修读要求:课程在第5学期开设,4学分,先修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

6.软件工程

课程简介:软件工程是指导计算机软件开发和维护的一门工程学科,研究如何采用工程的概念、原理、技术和方法来开发和维护软件,以及对开发过程进行科学的管理。本课程介绍软件危机、软件工程、软件生命周期、软件工程模型等相关概念,介绍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和测试、维护等相关内容,介绍传统方法学和面向对象方法学的相关内容,介绍软件项目管理的相关内容。

修读要求:课程在第5学期开设,4学分,先修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与应用。

五、专业选修课模块

所开设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为52学分,学生至少应修专业选修课学分为12学分。专业选修课程分成两部分:计算机软件模块和计算机应用模块。

第一部分

主要课程包括:Java应用开发技术,Linux操作系统,数字图像模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基础,人工神经网络,信息安全,数值计算,Matlab与仿真,数据挖掘,文献检索,科研专题讲座,算法训练与程序竞赛共12门课程,25学分,总学时数400。该模块的课程教学用于培养学生软件设计、信息处理的能力。

第二部分

主要课程包括: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多媒体技术,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网络应用开发技术,移动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技术, Android应用开发技术,海洋监测与数据融合技术,虚拟现实,大数据技术,海洋信息技术导论,海洋地理信息系统共11门课程,27学分,总学时数432。该模块的课程教学用于培养学生计算机软硬件设计与开发、计算机系统应用与维护和应用软件开发的能力。

所开设专业选修课总学分为52,学生应修专业选修课学分为12

六、实践教学环节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包括两部分:非集中实践环节实践类课程和集中实践环节实践课程。

非集中实践环节实践类课程包括4门独立设置实践课程和33门非独立设置的实践课程,共5.5+31=36.5学分,640学时。

集中实践环节实践课程包括15门课程,共42学分,共54周,其中有9门课程在企业完成。

七、学分分配

毕业学分要求:165

各教学环节学分统计:

课程
 
分类

必修课

选修课

第二课堂

合计

公共基础课

学科基

础课

专业核心课

集中实践环节课程

小计

通识教育课

专业选修课

小计

学分数

38.5

37.5

23

42

141

12

12

24

4

165

占总学分%

23.33

22.73

13.94

25.45

85.45

7.27

7.27

14.55

/

100

八、学制、学位

实行弹性学制,基本学制4年,弹性学制3-6年。

授予工学学士。

 

关闭窗口